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劉曉林,文雷軍遞上了答案。
不知道他心底有沒有,外界看到的是,12月28日,小公尺汽車發布會前一天,雷軍為全市五座地標性建築買下了廣告位,並打出向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華為致敬的標語。
在第二天的發布會開始時,雷軍首先澄清,雖然他沒有向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北汽廣汽、長城奇瑞吉利致敬,但他已經一一參觀了這些企業。 不難理解,為什麼以上五家公司特別公開致敬。 在《魏小麗(蔚來、小鵬、理想)》之前,汽車行業是乙個門檻非常高的“禁區”,小公尺有理由感謝這三位“先行者”,為後來者開闢了以前不敢想象的全新創業空間;華為的入侵,打破了跨境造車“如山交錯”的口頭禪,以技術優勢和商業模式創造了速度和市場的奇蹟,開啟了與車企的親敵關係,也為小公尺的跨境造車帶來了更令人嚮往的光環比亞迪是電動汽車行業存在的“幫手”,剛剛進入汽車圈,小公尺何不崇拜它。
之後,雷軍開始開門見山,“接下來,我開始講第乙個技術,電機”,這句話,讓觀眾第一次湧入小公尺發布會的300多輛汽車**,並有些忐忑期待:琵琶已經捂住了三年的臉, 是時候給小公尺汽車打分了。
在三個小時的介紹中,雷軍的情緒始終高漲,乙個新手車企解鎖各種汽車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歷經1003天、100億研發投入,雷軍不僅獲得了個人知識體系的又一次公升級,更是將中國汽車工業的一些關鍵技術指標推向了新高的成就感。 他大膽宣告,小公尺汽車的設計目標是創造100個“第一”。
1. 僅。 第一,最多”。 通過15到20年的努力,我們將成為世界前五大汽車製造商之一。
在介紹了五大技術優勢後,雷軍預發布了首款小公尺汽車SU7。 SU7定位為“C級高效能環保科技轎車”,雷軍稱SU7在所有效能引數上全面碾壓保時捷Taycan和特斯拉Model S。 比引數,這是小公尺的強項,也是預期的操作。
但在整個發布會上,乙個基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答,雷軍為誰造車?為誰製造汽車 – 在汽車行業,這是新車發布時的必答問題之一,作為尊重商業規則的標誌。 因為汽車是個人消費的大型產品,而不是藝術品,所以使用者需求是其存在的首要理性。 定位,目標使用者群體,這些因素都很清楚,才是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才有信心走向市場。
雷軍表示,他不在乎汽車行業流行的型別譜系,只想為喜歡先進技術、品味、熱愛生活的人打造一輛媲美保時捷、特斯拉的夢想之車。 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前,他用十分鐘的時間向路上的人們致敬,傳達現實與詩意、距離可以和諧共處的理念。 最後,他表示,這輛夢想之車是為通往夢想之路的司機,為奮鬥者和時代的精英而製造的。
雷軍可能不知道,這種精英化的使用者群觀,以及夢幻車的撤退,在十年前在汽車圈曾經被詬病過一次。 在電動汽車領域,第一批技術採用者的紅利也被認為已經基本耗盡。
當然,小公尺擁有龐大的“公尺粉”群體,這部分人群已經進入了購車需求期。 但這款成本價不斷突破心理價格區間的夢幻車,是公尺粉的嗎?答案將不得不等待幾個月才能正式推出SU7。 SU7真正適合哪一部分人,不管是不是好車,短期內更難有效果。 因為,對一輛車的評價只能在使用者的使用過程中誕生,而這種判斷和定義週期非常長,可能需要幾年的口碑積累。
通過這次發布會,雷軍從高階做起的願望已經廣為人知。 畢竟20年過去了,現在是中國車企敲高階轎車門檻的時候了。 對於小公尺來說,可能面臨起步難的問題,利用小公尺的生態資源迎合現有使用者階層,保持整體品牌定位,很難成為高階。
因此,在產品屬性方面,小公尺Su7具有一定的技術進步性,但在商品屬性方面,Su7的身份仍然模糊不清。
貴在**?
資料顯示,小公尺汽車發布會現場有500萬人參加*** 這個資料時刻提醒著我們,這不是乙個普通的跨境車企,也不是一條闖入汽車行業的普通鲶魚。 現場“公尺粉”的歡呼聲也在宣告,小公尺和華為一樣,帶著“光環”入圈。
據汽車行業訊息顯示,從2024年底的最後一周到2024年的第一周,至少有六款新車上市,各家車企都在爭相發布這段時間的重磅作品。 但毫無疑問,小公尺汽車的技術發布會是最受關注的發布會之一。
在三個小時的發布會上,雷軍用前半段時間談技術,後半段時間談小公尺首款汽車蘇7,穿插著自己對1003天造車經歷的感受,以及實現“有路就有小公尺車”的決心。 總的來說,這是一次成功的發布。 至少從上半場開始,小公尺車就沒有翻車,在技術引數和理論水平上,都站在了基礎上。
自主研發的五項核心技術,是雷軍用三年時間賺來的最大驕傲。 作為小公尺“人、車、家生態”的底層架構之一,“Moderna”架構的五大核心技術包括小公尺超級馬達、小公尺自研CTB整合電池技術、小公尺超大型壓鑄、小公尺全棧自研智慧型駕駛技術和小公尺智慧型座艙,涵蓋電驅動、電池、壓鑄工藝、智慧型駕駛、智慧型座艙五大板塊。
“世界第一”出現頻率很高。
第一、第一、最“成為雷軍記者招待會最大的語言特色。 “小公尺自主研發的技術已經實現了許多全球第一。
1、國內第一,堪稱小公尺13年技術積累的巔峰之作。 這在小公尺汽車的新聞稿中有所說明。 由此看來,雷軍和華為汽車業務領軍人物於成東在造車氣質上完成了第一次遙遠的回聲,後者發布會的口頭禪是“遙遙領先”。
雷軍從電動汽車核心三電(電機、電池、電控)系統入手,展示了小公尺汽車三年來的工作。 雷軍表示,在電機和電池的關鍵技術方面,小公尺採用自研自產,思路是尋找全球頂級合作夥伴,組建大團隊。 除了發布已經搭載在SU7上的前兩代電機外,雷軍還借鑑了汽車行業釋放“技術**”的實踐,發布了“重新整理全球電機轉速天花板”的第三代V8S超級電機,轉速高達27200rpm,預計2024年上車, 並宣布預研發的下一代小公尺超級馬達在實驗室成功突破35000rpm。
在電池層面,為了安裝更多的電池,簡化汽車製造工藝,小公尺採用了與比亞迪相同的CBT整合電池技術,並與寧德時代共同開發了電芯倒置技術,號稱已達到全球最高的CTB電池778% 的電池整合效率。 然而,這個在電動汽車成本中占有最大份額的環節,卻讓雷軍感受到了造車“燒錢”的痛苦。
電池研發投入特別高!他連續用了兩個“特別”來強調投資的艱巨性。 在提到用於確保電池安全的165塊氣凝膠時,也強調“成本非常高”。 “像寧德時代這樣能夠負擔得起電池的汽車超過15萬輛,所以不要稱之為1490,000”。 雷軍喊“公尺粉”,su7不僅賣不出去990,000,甚至1490,000也是不可能的。
從發布會來看,最讓雷軍興奮的還是第三項技術——“小公尺超級壓鑄”。 這項被特斯拉火起來的技術,也是特斯拉的成本秘訣之一,據說可以降低成本40%,包括“魏小麗”在內的國內外很多汽車製造商都使用了這項技術。 據悉,新推出的AITO M9的整個車身後部由三個一體式壓鑄鋁合金部件組成。
在行業趨勢中,你不能押錯寶藏,“雷軍說。 眼看整個行業都在捲起壓鑄技術,小公尺果斷選擇再次“自建廠,自己動手”。 雷軍自豪地表示,在噸位上,小公尺研發的“9100T超大型壓鑄集群”比特斯拉在上海的6000T還要大,也比特斯拉美國工廠剛剛投入使用的9000T還要大。 而且,順便說一句,小公尺發明了一種新材料“泰坦”。
大型壓鑄技術讓雷軍感受到了現代製造業的偉大,也讓他再次大喊“比傳統方案貴得多”。 然而,昂貴的不僅僅是前期投資,據悉,如何修復如何避免一體式壓鑄技術可能帶來的昂貴維護成本,是特斯拉目前急於解決的問題。
智慧型駕駛和智慧型座艙是小公尺作為科技公司的優勢,也是最能印證小公尺在彎道中超車的技術。 雷軍透露,小公尺全棧自研智慧型駕駛技術一期總投入已從33億提公升至47億。 憑藉三大自研感知技術、3000名工程師、7年AI賦能經驗,以及英偉達Orin高算力晶元,雷軍重申了2024年8月設定的目標:2024年進入智慧型駕駛行業第一陣營。 此外,小公尺也毫不猶豫地加入到智慧型汽車感測器的內卷化競爭中,感知硬體包括1個雷射雷達、11個高畫質攝像頭、3個公釐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MAX版車型)。 毫無疑問,這些將再次推高小公尺汽車的成本。
在智慧型汽車最不穩定的智慧型座艙裡,小公尺的生態優勢已經顯現出來。 作為雷軍手中最重要的一牌,今年10月剛剛發布的小公尺澎湃OS作業系統,成為小公尺汽車的智慧型樞紐,為小公尺汽車打造統一的視覺互動系統,實現從硬體到軟體的全方位共享生態。
雖然小公尺汽車來得晚,但智慧型駕駛的迭代速度很快,我們使用了所有最新的技術。 從自研的五項核心技術可以看出,雷軍的邏輯不僅適用於智慧型駕駛,也適用於他的整個造車思路。
不難看出,所有這些技術創新的展示都是小公尺Su7“昂貴是有原因的”的腳注。 除了這五項技術創新外,小公尺還利用寶馬和梅赫西迪-賓士的前設計師,為SU7勾勒出乙個高貴的起源。 雷軍此前之所以宣布首屆汽車發布會“只發布技術,不發布產品”,就是為了糾正外界對小公尺Su7的期待太低**,為最終發布真正的**設定緩衝期。 不過,在新技術的選擇上,無論是一體式電池還是一體式大型壓鑄技術,節約成本依然是小公尺的重中之重。
由誰的規則定義?
不可否認的是,只要**不超出預期,小公尺汽車在推出後就很有可能大受歡迎,而且像AITO一樣,有很多智慧型科技的崇拜者和小公尺粉絲會為此買單。 但前提是定位和使用者定位匹配。 從產品價格昂貴的原因,到消費者購買的原因,這是乙個兩級轉換,也可能是小公尺Su7將面臨的最關鍵的轉換。
2024年,當雷軍決定造車時,高階電動車品牌的推出已經成為國內主流車企的集體必修課,自主品牌將以打破40萬元的天花板為己任。 小公尺造車的衝動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誕生的,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可能放990,000 或 1490,000 作為 ** 目標。 從這次發布會來看,外界的期待和雷軍的夢想是有差距的。
此外,小公尺Su7已經預發布,品牌定位和目標群體也應該是需要傳遞的基本資訊,但雷軍對C級高效能生態科技轎車和夢幻汽車過於籠統的定位,顯然無法給小公尺汽車和SU7乙個清晰的輪廓。 橫向對比新車品牌,理想是針對家庭使用者,蔚來瞄準的是第一批科技中產階級,而小鵬汽車首款面向年輕人的智慧型汽車,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和人群。
su7 是為誰製作的?為了讓外界,尤其是已經具備買車能力的“公尺迷”,在幾個月後能夠平靜地接受這些問題的答案,關鍵在於小公尺汽車會遵循什麼樣的“演算法”和規則來塑造自己的汽車品牌和定價體系,進而鎖定其在汽車行業的新使用者群。
發布會結束後,外界對小公尺汽車的評價不出所料“喜憂參半”。 這並不奇怪,因為在汽車公司至少在未來五年內將這項技術“扁平化”的時候,沒有人能想象小公尺汽車應該是什麼樣子。 所以,無論雷軍拿出什麼樣的車,總會有失望。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小公尺的“開拓”還不夠,他們期待看到小公尺用自己的好辦法“整頓”車圈,就像小公尺在手機領域的經驗一樣,用自己的科技創新和成本控制能力來打破規則和模式。 當然,他們也希望雷軍能夠直接針對汽車行業的軟肋,直接說出消費的痛點,制定新的標準,特別是在價效比上有所突破。 雖然這些都是小公尺汽車正式發布後需要展示的效果,但很多人都希望在這次發布會上至少看到一些跡象和訊號。
然而,小公尺對汽車行業的“顛覆性產出”並不出人意料。 一方面,雷軍在努力接近、適應、遵循汽車領域的商業規律,比如產品的命名方式,比如技術競爭的規律——“你的圈子經常發布技術,三五年後才被應用”。另一方面,他忍不住用自己的規則來質疑和定義,比如他在車企的同行建議造車要先給產品型別,要“多生孩子打架”,但他說自己不想做一堆產品, 但只想造一輛夢想中的汽車。同時,雷軍也擔心自己是否跟不上汽車領域的規則。 當他說SU7的尺寸可以和寶馬5相媲美時,全場一片哄堂大笑,他疑惑地問道:“我是不是說錯了什麼?
在小公尺看來,小公尺汽車的優勢之一就是以技術+生態的模式,實現了小公尺“人、車、家生態”的完整閉環。 小公尺對汽車行業最大的影響在於,它印證了乙個假設:在短短1003天的時間裡,一家從未涉足汽車行業的企業,可以從0開始完成自身汽車產業體系的建設,打造出“全球最先進”的汽車。 相比之下,大眾汽車的軟體團隊已經努力了四年,但還沒有發展出足夠的自我開發能力。 目前,車企研發一款新車至少需要三年時間,而這還是加速後的週期。
這些都將決定小公尺汽車能否成功貼上高階品牌的標籤,也將決定小公尺汽車能否塑造新的定價體系,用自己的規則觸達新的目標使用者群體。 很有可能,在智慧型電動車品牌不斷細化使用者群的時候,為小公尺付費的,是一群不同於小公尺手機的新使用者。
從商業角度來看,只造一輛車的想法,以及與車企用乙個平台分擔成本的分歧,都意味著SU7上市後,一旦捲入電動車普遍虧損的洪流,小公尺汽車的經營壓力將遠遠超過競爭對手。 作為小公尺汽車的首場技術發布會,雷軍沒有詳細說明Su7的商業運營和營銷計畫。 為誰造車,如何開好車,是雷軍未來會準確回答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