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權和獲得保證利潤的權利
作者 |法國)巴斯蒂亞特。
翻譯 |劉旭.
“兄弟們,把你的錢給我一點,這樣我就可以有工作了!“這是在要求就業權。以上都是靠看得見的效果來維持的,如果仔細想想看不見的效果,那麼它們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會大打折扣。兄弟們,你們的錢分一點,這樣我也能賺錢!“這是在要求獲利的權利。
由此可見,向納稅人徵稅,向社會掠奪錢財,確實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利潤看不見的一面是,如果把錢留在納稅人自己手中,它將創造如此多的就業機會和利潤。
在2024年的一段時間裡,就業權就像一枚硬幣,向公眾展示了它的兩面。 這足以毀掉它。
一方面,它被稱為:國有工廠;另一方面:增稅45個百分點。
每天數以百萬計的人從塞納河兩岸湧入國有工廠工作。這是這枚硬幣美麗的一面。
可悲的是,這枚硬幣還有另一面。 如果你想把那幾百萬法郎從保險箱裡拿出來,就必須有人先把錢捐出來。 結果,“工作權”運動的組織者最終不得不與納稅人接觸。
結果,農民們充滿了委屈:“我還要多付45分。 結果,我將失去一件衣服,我將無法再雇人給我的田地施肥,我將無法再找到人來修理我的房子。
於是別人雇來的工匠也抱怨道:“既然我們的雇主沒錢買新衣服,裁縫的工作就少了;由於他沒有錢給他的田地施肥,幫手的家務就少了;由於他沒有錢修房子,木匠和瓦匠的工作就少了。 ”
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你不能在單筆交易中兩端都獲利;這也證明,如果你花錢創造就業機會,那麼你就必須付出代價——納稅人不能再花錢創造就業機會,這是就業權利的最終結果。 我們都看得出來,這既是一種不公平,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然而,營利權只不過是就業權的延伸,但與後者相比,它非常活躍,在當今社會仍然非常流行。
保護主義者讓社會在整個事情中扮演角色,這不是有點可恥嗎?
* 保護主義者殘酷地對社會說:“你必須給我工作,不僅如此,你還必須給我有利可圖的工作。 進入這個行業是乙個愚蠢的選擇,我現在損失了 10%。 對我來說,我要求獲利的權利,你有義務滿足我的要求,事情很簡單,如果你在向每個人徵收20法郎的稅時給我免稅,那麼我就會盈利。 ”
他的詭辯感動了整個社會,所以當需要向整個社會徵稅時,他很幸運地成為了乙個例外。 社會不承認行業盈利的問題,不代表沒有虧錢,而表面上的虧損之所以被登出,是因為社會上其他人被迫承擔了損失——我認為這個社會也應該承擔別人強加給它的負擔。
從上面討論的很多問題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懂政治經濟學,那麼我們在面對一種現象的直接影響時,就很容易得意忘形:如果我們對政治經濟學有足夠的了解,我們就可以綜合考慮各種影響,權衡利弊。 這裡提到的影響包括直接影響和長期影響。
如果我願意,我實際上可以找到一大堆問題並進行相同的分析。 但是,我決定到此為止,因為原理是一樣的,一件事都是一樣的,重複的爭論沒有多大好處。 在本文的最後,我想將夏多布里昂關於歷史的一段話應用到政治經濟學中:
歷史總是有兩個後果:乙個是直接的,幾乎可以在事件發生的同時被識別出來,另乙個是長期的,一開始可能不會被感知。 你會發現,這兩種後果往往是矛盾的,前者來自我們近視的眼睛,後者要求我們擁有深遠的智慧。 謝天謝地最終結果始終是人為的。這個人身後站著上帝。 可能有些人不願意相信這種智慧的力量,或者乾脆改變觀念,把常人所說的天意稱為“環境的力量”或“理性”;但看看已經發生的結果:如果某件事一開始就不以道德和正義為基礎,它必然會適得其反。 “(夏多布里昂,《墓外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