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某副教授“闖入”校門的一段視訊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引發網友熱議。 據了解,事件起因是北京大學工學院副教授李志發文抱怨北京大學門口的門禁系統。 原來的門禁系統採用的是人臉識別技術,雖然在識別速度方面表現不錯,但高峰時段還是排長隊,浪費了師生的時間。 此外,並非所有教職員工都可以使用面部識別,這導致一些人需要出示他們的工作證件,這反過來又耽誤了時間。 李教授曾多次直接跨過閘機欄杆進入校園,警衛很少攔住他。 然而,一名不知身份的保安追著他衝進校園,先是跑步,然後轉為騎車,直到看到李教授出示工作證。 最後,李教授在準備離開校門時,因為沒有人臉識別許可而被攔住,只好再次“跨過門檻”。 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和討論,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希望校門開啟,恢復免費出入。
李教授爆料後,對北大的門禁系統進行了一些改動。 根據清華大學一位教授的帖子,北京大學的教職員工主要是在改革開車進出校園的流程。 現在,教職員工開車進入校園時不再需要面部識別;走進校園還是需要刷臉的。 這些微小的調整顯示了北京大學門禁系統的靈活性,雖然幅度不大,但更好地滿足了教職員工的需求。 清華教授認為,這個結果可能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但無疑比之前的模型更合理。 他希望北大能夠保持自由、開放、包容、領先的氛圍,不要阻撓外界進入,封閉自己。
大學校園是否應該關閉的問題是乙個激烈爭論的話題。 近年來,很多人開始討論這個問題。 一方面,對於一些學生和教職員工來說,大學校園以前是向公眾開放的,沒有太多問題。 然而,現實情況是,有些人進入校園並不是為了純粹的學習目的,而是為了拍短**等事情來宣傳自己,獲得流量。 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專注於學習的環境。 因此,保持相對封閉的管理,可以保持學習氛圍,減少外界的干擾,保證學生的安全等等。
然而,學校的關閉也給師生的出入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學生需要出示身份證件,掃瞄面部,並可能在早晚高峰時段排隊。 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時間成本,也給校園生活帶來了一些麻煩。 因此,是否關閉大學校園的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 畢竟,高校始終對師生負責,封閉式管理對控制外來者、維護學生安全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我看來,大學校園是否應該關閉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權衡。 封閉式管理有利於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減少外界干擾,保證學生安全。 然而,過於嚴格的封鎖也會給學生和老師帶來不便,也與開放和自由交流的氛圍背道而馳。 因此,高校應綜合自身特點、學生需求、社會情況等因素,尋找相對均衡的管理模式。
在門禁方面,應給予教職員工更多便利,提供更有效的進出方式,如教師車輛的不識別通道。 同時,還應加強對外人員的檢查和管理,確保校園安全。 此外,鼓勵學生自覺維護校園學習的秩序和寧靜,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減少外來者進入的積極性。
最後,我認為大學校園的開放和封閉不是相互排斥的二元對立,而是需要在特定背景下綜合權衡的問題。 只有在合適的時間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現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