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2023年9月,總書記在新時代推進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發言中提出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 去年底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 今年1月31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強調,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
深刻認識新質量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對於大力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總書記指出,新生產力質量是創新中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質量,擺脫了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道路,具有高技術、高效率、高質量的特點,符合新的發展理念。 首先,新型質量生產力是以自主創新為出發點的新型生產力。 **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可以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量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特別是具有原創性和顛覆性技術的科技創新,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發展中的領先地位,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作用; 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特定行業和產業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公升級轉型。 新的質量生產力以新技術、新工藝帶動產業公升級發展,以制度創新推動產業公升級轉型,使以新技術為基礎形成的新型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引擎。 其次,新的質量生產率是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重點的高效能生產率。 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旨在開創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好的高效發展道路。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自然資源、環境汙染、氣候變化等因素對經濟發展形成了硬性制約,依靠資源投資支撐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達到極限,經濟發展的動力也從主要依靠資源投入和低成本勞動力等因素轉向依賴資源投入和低成本勞動力等因素。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高素質人才建設,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重點,促進經濟實現有效的質改進和合理的量增長。第三,新質量生產力是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高階生產力。 新型質量生產力是在資訊化、智慧型化條件下形成的、在科技資源創新和產業公升級改造的歷史程序中形成的、代表著社會生產能力質變的創新驅動生產率,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 以新促質是新品質生產力的核心精髓。 新質量生產力高度契合新發展理念,將在加大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深化改革、聚焦綠色發展、協調發展、提公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實現全面突破。
新質量生產力是新技術革命下具有新時代、新技術賦予的新特點的生產力的新素質。 首先是數字智慧型。 數字技術正以新思想、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領域和程序,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數字技術是本輪科技革命的驅動力,數位化是新素質生產力的基本形態。 人工智慧作為數位化的先進形式,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推動力。 目前,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刺激了製造模式、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的深刻變革,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二是綠化。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背景色,新品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要把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先進技術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動力,加大綠色科技創新基礎研究力度,加強綠色製造,發展綠色服務業,做大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鏈,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要統籌財稅財財等政策“工具箱”,形成促進企業綠色發展、帶動企業減汙減排的政策方針加強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法保護,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 三是協同作用。 新的生產力質量具有產業協調、多方聯動的基本特徵,協調已成為生產力新質量下社會生產的組織形式。 依託大資料、網際網絡、人工智慧,新品質生產力實現了資源資訊的有效整合,構建了工業網際網絡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了供需精準對接。 同時,以生產為中心,構建高校、高校、企業協同合作機制,實現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賦能科研團隊賦能企業發展。 第四,自主性。 以自主保障國家發展安全,是新型優質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和實踐特徵。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終是國家發展的基本原則。 為了保證我國的發展安全,在國際競爭中搶占發展優勢,必須把自主作為發展優質生產力的基本原則。
發展新的素質生產力,必須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 **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的要求,順暢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迴圈,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 加快發展新的素質生產力,歸根結底要依靠人才隊伍的建設,特別是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 我國是人力資源大國,但與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的戰略要求相比,現有人才隊伍不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不完善,引領創新發展的人才建設力量不足。
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必須布局和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工業體系。 工業是實現生產力的主要載體和形式。 **總書記指出,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特定行業和產業鏈,改造公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和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產業體系。 一方面,通過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公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階化、智慧型化、綠色化、協同化、自主化邁進,實現傳統產業公升級轉型,提公升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性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聚焦元宇宙、量子資訊、人形機械人等全球科技競爭,爭取“先發優勢”,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消除發展障礙。 **總書記強調,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 營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場環境,在新技術、新軌道上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載體空間,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順利流向新品質生產力的發展。 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制約發展優質生產力的體制性障礙,激發全要素生產活力,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支援共性技術推廣推廣等。
作者所屬北京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所
《中國教育報》,2024-02-29,第5版
作者:劉淑陽,王浦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