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文字 |中國商業戰略。在半導體行業,不乏故事。
1993年,當南韓人竭盡全力打敗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霸權時,美國密蘇里州的一對年輕夫婦為他們8歲的兒子買了一台蘋果電腦。
三十年後,這個小男孩啟動了一項價值7萬億美元的晶元計畫,震驚了世界。
7萬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
這比晶元行業整個歷史上所有投資的總和還要多乙個數量級,大約是英國GDP的兩倍。
事實上,將整個美國聯邦預算投入其中並不足以填補這個漏洞。
正是這個 8 歲的男孩提出了這個驚人的計畫,現在他已經成為自史蒂夫·賈伯斯以來全球科技行業的標桿人物山姆·奧特曼
短短兩年時間,這個年輕人用ChatGPT和SORA兩次改寫了人工智慧的歷史,讓世界驚呼:
AI恐怖的迭代速度。但是,這種迭代是有代價的。 ChatGPT的背後,是蠻力計算,1萬顆GPU晶元為其提供算力。
最新的線上SORA,從文字到**,對算力的需求更加可怕。
而這只是 OpenAI。 近年來,人工智慧已經普及,對算力的需求飆公升,但世界上只有少數製造商能夠滿足這種需求。
僅英偉達就佔了80%以上。
結果,在過去的一年裡,英偉達晶元成為了地球上最稀缺的商品,以至於馬斯克感嘆道:比毒品更難得到!
如果人工智慧領域發生戰爭,英偉達是最重要的軍火商。
面對這樣的格局,山姆·奧特曼等浩瀚的神通們也憋屈不已。 他一直在私下和公開抱怨:
AI晶元的短缺阻礙了ChatGPT的進步。
可能認為,如果他不打破這個模式,他將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最終目標,甚至無法實現整個AI行業強大的人工智慧(AGI),於是他決定奮起反抗,直接將矛頭指向了英偉達。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會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大金融家,日本軟銀的孫正義(Masayoshi Son)和台積電(TSMC)的負責人。
“我們認為,世界需要的晶元容量比人們目前計畫建造的要多。 ”
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的願景是從世界上最富有的中東億萬富翁那裡籌集資金,然後將其交給最有經驗的台積電公司來建造和運營工廠。
最終,投資了7萬億美元建造了數十家晶元製造廠。
該計畫的大膽使科學界建造乙個圍繞太陽系執行的粒子加速器的想法相形見絀,以至於許多人認為山姆·奧特曼瘋了。
包括被盯上的英偉達在AI行業最大膽的創始人黃仁勳也感嘆道:
有了這個數字,你就可以買到世界上所有的GPU晶元了!
乙個想保住優勢,乙個急於打破英偉達壟斷的壟斷格局,而這場發生在美國和火星與地球相撞的鬥爭只是乙個縮影。
歐洲計畫投資430億美元擴大晶元生產,日本正竭盡全力拉攏台積電,進入先進工藝,希望重拾昔日霸主的榮耀。
軟銀(SoftBank)創始人孫正義(Masayoshi Son)正在尋求1000億美元為一家晶元合資企業提供資金,以與英偉達爭奪AI晶元霸主地位。
英特爾還計畫開始生產1nm晶元,並致力於在未來建立乙個完全獨立的AI晶元晶圓廠。
正如《晶元大戰》一書的作者、經濟史學家克里斯·公尺勒(Chris Miller)所說:
在當前的大國角力中,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先進晶元(以AI為代表)已經成為一種戰略商品。
以美國的內訌為標誌,下一場晶元大戰已經開始。
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在一輪又一輪的戰爭中不斷迭代公升級。
上世紀70年代,在電晶體之父肖克利、摩爾定律之父戈登·摩爾等幾代人的努力下,美國半導體產業突飛猛進,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在前者的強力支援下,日本人憑藉成本和規模優勢逐漸趕上美國。
到80年代中期,以東芝、NEC和日立為代表的日本製造商佔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迫使英特爾退出儲存晶元市場。
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先行者,美國人自然不甘心失敗,一方面聚集全球勢力,迫使日本簽署屈辱的半導體協議。
另一方面在南韓和台灣,中國將支援新勢力並轉移產能。
乙個名叫張忠謀而當時全球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的半導體大戰中,中國人從中嗅到了商機。 1987年,他前往中國台灣,創立了台積電,並開闢了一種新的晶元代工模式,即只做晶元製造,不做晶元設計,從而誕生了晶元設計和製造兩個子產業。
但在此之前,大多數晶元製造商都設計和生產了自己的晶元。 業內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乙個真正的男人必須有乙個威化廠。
受此影響,張忠謀的台積電起初受到冷落。
關鍵時刻,美國人大力支援,英特爾等大廠第一時間丟擲大訂單,挽救了台積電。
雄心勃勃的南韓人不願意被拋在後面。
1989年,三星董事長李健熙趁著去台灣出差的機會,邀請張忠謀共進早餐,並邀請他加入三星。
被拒絕後,李健熙轉身與世界晶元霸主日本展開了一場慘烈的肉搏戰,並下定決心:
賭一把,開發先進的工藝技術,擠進世界餐桌!
在1997年和2008年兩次自殺式的反週期投資之後,南韓人終於笑到了最後。 從此,全球半導體產業逐漸演變成三星和台積電的雙星競爭,曾經的半導體霸主英特爾也變得越來越孤獨。
特別是隨著移動網際網絡時代的到來,高通、聯發科等手機晶元廠商對半導體工藝的要求越來越高。
從65nm到28nm,到10nm,5nm,2nm......
資本支出也飆公升,建造晶圓廠的成本從80年代的不到1億美元飆公升到今天的200多億美元。
再加上半導體行業悲慘的週期性波動,一大批廠商跟不上節奏,被淘汰出局。 新世紀初,90nm工藝在全球擁有近20家企業。
在5nm時代,只剩下三星和台積電。
在這場慘烈的晶元大戰中,美國人似乎吃了大虧,80年代產能的轉移導致其後來在先進製造工藝上落後。
但事實確實如此這種戰略撤退使美國公司能夠專注於晶元設計。
2006年,當台積電和三星在65nm製程上展開激烈爭奪時,顯示卡出身的英偉達老闆黃仁勳有了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
GPU 需要是可程式設計的,以便使用者可以直接呼叫其計算能力。
那一年,NVIDIA 推出了 CUBA 可程式設計架構,為 GPU 在科學研究和 AI 中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與CPU相比,GPU結構簡單,擅長平行計算,非常適合AI的需求,因此成為眾多研究機構的熱門商品。
2012年,Alexnet神經網路在影象識別領域大放異彩,引發了新一輪的AI革命。
Nvidia GPU 為其提供了計算能力,這引起了黃仁勳的注意。 經過一年多的深思熟慮,乙個周五深夜,他給全公司發了一封電子郵件:
從下周一開始,我們不再是一家圖形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
三年後,全軍AI的英偉達斥巨資打造了世界上第乙個AI超級計算DGX-1,並將其捐贈給了當時剛剛起步的OpenAI公司。
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心存感激,但沒想到的是,OpenAI也遭受了對英偉達的依賴。
被送上英偉達戰車的不僅僅是OpenAI,20年過去了,AI時代來了,曾經是全球半導體標桿的英特爾進一步隕落,更是眼睜睜看著英特爾孤獨地倒下了然而,美國仍然掌握著籌碼的權杖。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一共打了三場大戰。
第一次是PC時代,美國、日本、日本和南韓之間,在儲存晶元領域,一場產能大戰已經爆發。
第二次是在移動網際網絡時代,台積電和三星正在圍繞先進製造工藝進行殊死搏鬥。
第三次是AI時代,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等人與英偉達(Nvidia)之間的戰爭正在醞釀中。
作為整個行業的先行者,美國在這三場晶元大戰中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甚至在與日韓的記憶和先進工藝大戰中敗下陣來。
但事實確實如此,它一次又一次地引領潮流。
1947年,美國科學家肖克利等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乙個電晶體,為半導體工業拉開了序幕。
後來,基爾比和諾伊斯發明了積體電路,將半導體行業推向了摩爾定律時代。
在移動網際網絡時代,摩托羅拉、高通等公司率先推出移動處理器,讓智慧型手機行業蓬勃發展。
在AI時代,英偉達誕生並再次掌舵了這股浪潮。
一輪又一輪,美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有人說是資本,有人說是擁有領先技術基礎的先發優勢,也有人說是頂尖人才的支援,這些可能是原因,但不是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代又一代的天才,接二連三的努力,以及飛翔的自由。
這些人都有乙個特點:
懷揣著改變世界的近乎瘋狂的夢想,不計功利的得失進行瘋狂的投資。
肖克利發明電晶體和基爾比發明積體電路,最初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仰望星空,改變世界。
2016 年 8 月,當黃仁勳將全球首颱 AI 超級計算機捐贈給 OpenAI 時,他拿出一支記號筆,興奮地在底盤上寫下了一句話:
“為了計算和人類的未來,我捐贈了世界上第一台DGX-1。 ”
OpenAI的創始人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世界巡迴演唱會上一直將自己與奧本海默相提並論。
“我在OpenAI工作的每一天都在提醒我,社會經濟變革的規模和速度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快,”他說。 ”
展望未來,山姆·奧特曼曾擔心谷歌的人工智慧會成為最高領袖,這也是他和馬斯克聯手創立OpenAI的原因,他們的目標是:
構建乙個友好的人工智慧,它將永遠改變人類與計算機互動的方式。
然而,改變世界的夢想不僅是天方夜譚,更需要不計代價的大膽下注,有時還會面臨巨大的批評。
2013年,當英偉達全軍覆沒在人工智慧領域時,人工智慧還不是熱門技術。
英偉達深度學習副總裁布萊恩·卡坦扎羅(Brian Catanzaro)後來回憶說,他曾多次勸說黃仁勳不要落入人工智慧行業過去遇到的陷阱。
但是,十年後,他是對的。 ”對於業主的遠見卓識,卡坦扎羅讚不絕口。
同樣,在 2015 年,當 Sam Altman 創立 OpenAI 時,沒有多少人持樂觀態度。 但他是那種對外界不那麼樂觀的人,他越是凶狠。
一位知名投資人曾這樣評價他:
“你可以把他空降到乙個滿是食人族的島嶼上,五年後再回來,他將成為國王。 ”
最終,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做出了正確的賭注,他成為繼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之後全球科技行業的另一位標誌性人物。
對此,Microsoft CEO納德拉感嘆道: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企業家,他下了很大的賭注,他做對了,OpenAI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
今天,見證席捲全球的人工智慧風暴,從 ChatGPT 和 SORA 到 7 萬億美元的計畫......我們應該有信心走自己的路,但我們也應該思考:
如何讓更多的人才和夢想更橫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