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會議的採訪
教育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路徑。
在國家對外開放的大局中,謀劃教育對外開放,主動布局,應對變化,開拓新局面,不斷提高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
增強優勢學科的輻射和影響力,加強與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學科、實驗室的交流
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第五次教育強國建設集體學習。 **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要完善教育開放戰略和戰略,統籌“引進”和“走出去”兩大文章,有效運用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在統籌“引進”和“走出去”兩大條款的過程中,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教育強國建設? 什麼樣的教育對外開放,才是適應現階段國家發展需要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外語外語大學校長董洪川,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薛二勇作為中國教育報刊“兩會專訪”嘉賓, 並就如何通過高水平開放助力建設教育強國提出了建議。
要充分發揮優勢,增強教育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支撐作用
記者:如何理解教育開放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定位和重要作用?
薛二勇:教育強國的“強”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育本身素質強,加快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二是教育發揮強大支撐作用,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第三,教育具有很強的社會認同感,不僅國內民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很高,而且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 在建設教育強國的過程中,教育對外開放可以吸收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資源,提高中國的教育質量。 我們可以借鑑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熟模式,加強教育支援經濟發展的能力; 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的教育需求; 通過“走出去”,我們可以向世界推廣中文教育,提高中文教育的國際認可度。
董洪川:教育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路徑。 通過加強對外全方位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吸收世界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優秀的教育資源,可以促進自我審視,加倍努力,為助推教育強國建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記者:如何有效利用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和創新元素,進一步提公升人才培養質量?
薛二勇:教育對外開放,對培養人才有很大幫助。 一是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全球優質教育資源,提公升高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能力; 二是推動留學,培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國際化人才; 三是促進來華留學,吸引世界各國學生來華留學,促進高校國際化; 四是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強師生國際理解能力,拓寬國際視野。
董洪川:結合四川外貿大學的實踐經驗,教育開放在人才培養的三個層次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是引進外教等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二是開展中外辦學合作,進一步促進中外教育互學; 三是促進學生“走出去”,特別是針對非通用語種的人才,幫助他們深刻體驗其他國家的文化,可以更好地促進語言學習。
記者:我們該如何處理科技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與科技開放合作的關係? 高校如何通過培育優勢學科,擴大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薛二勇:科技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科技開放合作是相輔相成的,既沒有衝突,也沒有矛盾。 在實現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過程中,一是要特別注重原創性創新,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對科技創新產生牽引作用,帶動全社會創新; 二是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前沿,盡快將前沿科技知識沉澱到教育體系中,做好全社會科普工作,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 三是保持開放學習的心態,通過國際交流促進知識更新,推動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要突破國際科技壁壘,尋找突破口,擴大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
對於高校來說,首先要促進高校教師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多措並舉,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機會。 二是要增強優勢學科的輻射和影響力,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實驗室的交流。 同時,在交叉學科領域開展協同創新、開放合作,搶占制高點。 此外,還要關注碩士、博士生、博士後等青年科研人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他們創造機會,搭建平台,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創新創造潛能,聚集科技創新的協同效應。
連線世界,提公升中文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記者:如何進一步加強“留學中國”品牌建設,提公升留學質量和效率?
董洪川:“留學中國”品牌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高來華留學質量和效率,一是要提高招生門檻,進一步規範校外招生條件和程式; 二是要更好地結合各高校的學科和專業,支援各高校依託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在我國開設優質、有特色的學習課程,避免低水平、同質化; 三是要不斷增強中國國情教育的吸引力、號召力和影響力,努力擴大了解中國、親華的國際友人圈; 四是要做好留學生來華校友工作,利用校友資源,通過口口相傳傳播“留學”品牌。
薛二勇:加強“留學中國”品牌建設,一是要推動高校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開展來華留學招生,同時進一步學習和優化國際課程的學科結構、專業結構和教學模式, 讓在華留學生有所收穫,提公升對中國教育的認可度;二是要系統梳理來華留學生招生標準、招生流程管理、成果評價標準等相關政策,結合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進行優化理清; 三是在生活、旅遊、教育、交流等方面與國際接軌,為在華留學生創造便利條件。
記者:如何找到合適的切口,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進一步提公升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董洪川:參與全球治理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感和擔當感,全球教育治理涉及治理主體、治理機制和治理效果三個方面。 其次,我們要善於團結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推動國際教育體系向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發展和演進。 三是要積極引入中國特色、面向世界的教育評價體系,為完善全球教育治理做出中國獨一無二的貢獻。
薛二勇:參與全球教育治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自覺有機地培養國際組織人才,豐富國際組織,鼓勵他們在重要的國際場合發聲,提公升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二是要主動在重大國際會議或重大報告上確定教育議程,傳播中國教育經驗,講好中國教育故事。 第三,在進一步加強科技交流的同時,還要注重加強人文交流,培養和塑造一批善於國際交流的優秀人才,傳播我國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第四,要進一步加強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國際表達力,特別是教育領域的國際化表達,通過學術研究和國際出版,講述中國教育的故事。
主動應對變化,開創新時代教育開放新局面
記者:推進高層次教育開放,需要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吸收,更需要我們堅持不懈,不斷創新。 我們怎樣才能“不拘一格,以自我為中心”?
董洪川:一方面要堅定“四個自信”,充分認識對外開放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和價值,以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的態度推進對外開放。 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當今世界教育理念和制度的多樣性,保持學習吸收的心態,以自身為主體,向他人學習。
薛二勇:首先,要深入挖掘和驗證中國傳統教育理論和方法,促進其不斷深入發展。 二是要善於開展比較教育研究,結合我國國情,吸收其他國家的有效經驗模式。 不同地區和高校要結合自身特點和需求,吸收國際先進經驗、理念、方法、知識和技術,促進自身發展,進而把我國教育的整體素質提公升到乙個新的水平,真正走上一條不只扎根於中國土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之路。 但也是“不拘一格和自我導向”。
記者:“引進”和“走出去”兩大文章的統籌還面臨哪些困難? 應該如何被黑客入侵? 如何進一步優化對外開放教育格局,更好服務教育強國建設?
董洪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教育對外開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 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在“引進”和“走出去”方面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比如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引進”和“走出去”資金問題的平衡,不妨在支援純學術流方面更進一步, 加強不同地區教育交流與合作的規劃。在進一步優化對外開放教育格局問題上,要給予符合條件的高校更多的對外教育交流自主權,使高校更好地結合自身特點,滿足自身發展需要。
薛二勇:近年來,我國在對外開放教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走出去”和“引進”的過程中,仍有一些關鍵問題亟待解決。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加強對教育與政治、經濟、社會、文明、生態關係的研究。 二是要加強師生的國際化理解和認知教育,幫助他們在“走出去”時更快地融入,同時為師生在中國學習和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三,在深化教育開放過程中,要結合實際調整優化相關政策,為教育交流互鑒創造便利條件。 第四,在國家對外開放的大局中,要謀劃教育對外開放,主動布局,應對變化,開拓新局面,不斷提高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
中國教育報, 2024-03-07, 頁碼
作者:《神舟書生》記者楊雲、賈文英、慧娟、吳依依。